睿达资讯
在工业级存储领域,数据吞吐量与响应速度直接决定产线效率与系统稳定性。睿达存储 ST42 凭借SATA Gen3 接口与国产芯片协同优化,构建起适配工业场景的性能底座:
1. 高速传输:打破数据瓶颈
ST42 顺序读写速度高达 560/510 MB/s,这一性能指标在 SATA 接口产品中处于第一梯队。在工业自动化产线中,每秒可完成数百兆字节的设备状态数据采集与指令回传,避免因存储延迟导致的产线卡顿;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,能实时写入列车运行参数、故障日志等高频数据,为智能调度提供毫秒级响应支持。
2. 灵活容量:覆盖多元需求
容量覆盖 64GB~2TB 的灵活区间,既满足小型工业传感器 “轻量数据存储 + 快速读写” 的需求(如 64GB 版本适配物联网终端),也能支撑大型工业服务器 “海量数据归档 + 多任务并发” 的场景(如 2TB 版本用于智能制造 MES 系统)。这种 “梯度容量” 设计,让不同规模的工业设备都能找到精准匹配的存储方案。
3. 硬件协同:可靠性再升级
ST42 搭载联芸 MAS1102 主控与长江存储 YMTC 闪存的国产组合,通过固件层深度优化实现 “1+1>2” 的协同效应:
LDPC 纠错算法:实时修复闪存颗粒的随机错误,将数据错误率降低至 10⁻¹⁵级别,远超工业级 “错误率≤10⁻¹²” 的标准;
智能缓存调度:动态分配 SLC 缓存空间,在写入密集型场景(如产线日志记录)中,将突发写入速度提升 3 倍以上,避免因缓存耗尽导致的性能骤降。
工业数据的高敏感性(如军工装备参数、电力调度指令),要求存储设备具备 “主动防御 + 被动防护” 的双重安全能力。ST42 的全国产化安全设计,从硬件到软件构建起多层防护网:
1. 硬件级断电保护:杜绝数据丢失
工业场景中突发断电(如产线意外掉电、电网波动)是数据丢失的核心风险。ST42 可选配硬件级断电保护模块,内置超级电容与固件断电检测算法:当检测到电压异常时,电容瞬间供电,确保缓存数据完整写入闪存;同时触发 “写保护” 机制,禁止新数据写入,从物理层面阻断数据丢失风险。在电力、轨道交通等对断电零容忍的领域,该功能可将数据丢失率降至 0.001% 以下。
2. 硬件级数据销毁:应对极端保密
针对国防军工、政务云等 “数据零泄漏” 场景,ST42 支持硬件级物理销毁:通过发送特定指令,闪存颗粒内部的 “熔断电路” 会不可逆地破坏存储单元,使数据无法被恢复。相比软件擦除(存在恢复可能),这种物理销毁方式满足《信息安全技术 数据销毁要求》中 “绝密级数据销毁” 的标准,成为关键领域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3. 宽温适配:征服极端工况
工业设备往往面临 - 40℃(极寒地区作业)或 85℃(高温产线环境)的极端温度挑战。ST42 通过宽温版硬件设计(-40~85℃)与智能温控算法,实现全工况稳定运行:
低温环境下,主控自动提升信号增益,避免闪存读写错误;
高温环境中,动态调整功耗策略,通过降速、散热孔优化等方式将设备温度控制在安全区间。
在西北油田、高原基站等极端场景中,ST42 的宽温能力保障了工业系统 7×24 小时不间断运行。
ST42 的 “全国产” 属性,并非简单的供应链替换,而是安全与性能的深度协同:国产主控与闪存的底层适配性更强,固件优化空间更大,可针对工业场景定制 “性能 - 安全” 平衡策略(如牺牲 5% 性能换取 200% 数据安全性);同时,全国产供应链缩短了技术迭代周期,当工业场景提出新需求(如更高密度存储、更快速销毁)时,睿达存储可联合联芸、长江存储快速响应,实现 “需求 - 研发 - 量产” 的无缝衔接。
从每秒 500MB 的高速传输,到毫秒级断电保护,再到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运行,ST42 以 “全国产” 为支点,重新定义了工业级 SSD 的安全与性能标准。在国产化替代的浪潮中,这款产品不仅是存储设备的升级,更是工业数字化 “自主可控” 的重要基建,让中国工业在数据时代掌握核心安全主动权。
加入我们